我市民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马尔康市政协   作者:   点击数:2812   日期:2018-11-06   字体:【

 (2018年9月29日政协马尔康市第二届第八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按照马尔康市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今年7月以来,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民宗委对马尔康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族基本情况

马尔康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是全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也是川西北交通、贸易中心。全市总人口5.58万人,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占人口比重分别为77.8%3.0%1.2%17.7%,既是藏族聚居区,又是多民族杂居区。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独特的民族、宗教、服饰、建筑文化及婚嫁、丧葬习俗等,显得既神秘古老、又现代时尚。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马尔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推动。各族干部群众精诚团结、抢抓机遇,共克时艰、扎实苦干,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四川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城、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已连续六轮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城)。

二、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着力发展为要,推动区域发展。一是极力破解发展难题,产业发展成效彰显。我市市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发展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二是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2340元。三是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已成功举办了7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举办组织水平、形式内容品位、对内对外影响等均深受各方称赞,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商贸物流和会务、考务经济持续发展,总部经济效应进一步凸显;电子商务引领、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四是水电开发稳步推进。双江口电站、巴拉电站、在建小水电站建设,及配套的还建道路、集镇建设、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等项目稳步推进。五是工矿经济扎实推进。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松岗农畜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顺利推进;锂辉矿业发展稳步推进,为规模化探采奠定了基础。六是加速推进城乡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国道汶马高速马尔康段即将建成,市境内省道维修保畅力度加大,通乡通村和入户道路新建改造成效显著;电网建设快速推进,“一域一网、同网同价”电网建设和改革加快实施,除卓克基、草登电站供区外,其他区域均实现了由国网供电;通讯建设快速推进,全市105个行政村均达到了贫困村退出对通信网络提出的标准要求。

(二)推进民生事业,提升民生福祉。一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摘帽顺利通过评估。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致贫原因多样复杂、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产业增收渠道单一、重大项目影响突出、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我市上下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紧盯“市摘帽”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全方位齐发力,锁定贫困对象,聚焦脱贫标准,对症下药施策,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下足“绣花功夫”,万众一心,以扎实的工作、优良的作风、较高的质量、强力的保障,接受了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检查,圆满实现“市摘帽”的目标。二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严格落实“一免一补”“三免一补” “两免一助”教育政策,十五年免费教育深入实施,建立了从学前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费教育保障体系。三是卫计事业统筹发展。医疗卫生、疾病防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就业保障协调发展。就业促进政策全面落实,技能培训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农村居民住房保障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公共服务加快发展。105个行政村党群活动均有了固定场所,实现了“乡乡有便民服务中心”,均达到了“基本设施齐全、工作机制健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等标准要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六是强化环境问题治理。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积极推行河长制,城乡环境治理和流域管理全面加强。

(三)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多、效果实。以全市理论宣讲骨干为主体,利用“藏汉双语宣讲组”“高僧大德宣讲组”“党员干部宣讲组”等形式,围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扶贫”、“依法治理”、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寺庙开展集中宣讲,全市农村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红色文化”、“孝善和俭”、依法治市、精准扶贫、“三态三微”、“嘉绒文化”等活动为载体,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大型户外广告、主干路墙体标语、公交站牌写真、路灯旗、电子显示屏等,制造了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教育,保持和弘扬了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宗教代表人士的作用,扎实开展了文明和谐平安寺庙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加强了对僧尼的思想教育。坚持“寺庙是社会基本单元、僧尼是基本群众”的理念,依法加强了对宗教设施、宗教活动的管理,加强了对僧尼的服务。三是认真贯彻民族工作相关条例规定。将贯彻落实《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纳入创建活动主要内容,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城镇社区延伸,将“民族团结新村”项目、“四小工程”项目,“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模范社区创建相结合,凸显了全新的工作特色。

(四)认真履职尽责,促进民族相融。一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积极编订嘉绒藏语读本,组织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双语学习,学以致用。加强藏文社会用字的管理力度,抓规划,强化审批,并聘请社会用字监督员加大店面招牌、单位名称等藏文用字的监督规范。二是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古籍调查、抢救、收集、研究工作。三是切实做好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申报工作。推荐上报了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为“十三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四是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申报工作。马尔康镇俄尔雅村、卓克基镇西索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是做好“帐篷新生活”和牧民定居工作。在全市13个乡镇37个村共发放1107套新型帐篷。六是指导景区宗教文化氛围打造、壁画绘制和宗教实物展示;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完成马尔康《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编纂工作。七是积极组织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全国、省州少数民族运动会;响应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做好选送学生和抽派管理干部工作;推荐藏汉翻译人才2名进入“阿坝州藏汉翻译人才库”、“藏汉双语翻译专家库”。八是强化自身建设。我市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按照原则、标准、程序、纪律选配少数民族干部,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完善公务员招录政策,设置“双语”岗位,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加强全市民族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建立了民族人才库。

(五)突出重点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城市民族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作为推进我市城市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力度,推动各民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二是我市大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将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依法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严禁选择性服务,妥善处理新形势下民族关系,涉及民族方面的维稳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我市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社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形成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的社会氛围,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切实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抓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我市就业、经商、子女入学、证照申领、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合法权利。四是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在开展城市民族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拓展城市民族工作的空间领域,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用品的保障,抓好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形成联系机制,落实好优惠政策。

(六)明确创建目标,推进示范建设。我市从2011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以“七进”活动为载体,已成功创建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7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8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名,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0人。今年正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3个,目前创建工作正有序开展。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工作宣传力度还需加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有待加强。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模上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深入宣传和学习还不够到位,调研中发现,社会层面上对民族工作新时代内涵不太知晓,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宣传力度不够。在依法民主管理宗教事务方面,我市关于藏传佛教寺庙的三个暂行管理办法还未修订完善,乡镇、职能部门在开展宗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过程中,了解掌握寺庙及僧众民生状态深入细致不够,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意识需要进一步更新,管理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仍显薄弱。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大为改善,但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路交通仍是限制我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市境内国道、省道、县道、通乡通村道路的车辆通行能力,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对内对外经济的发展需求。二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我市市、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不佳等状况,群众就近就医还比较困难

(三)特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由于乡村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和技能培训、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够科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优势不突出等因素,大大制约了特色产业形成与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农牧民群众赖以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尚未形成。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点线路的打造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水平较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较为缓慢,民族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亟待挖掘、保护、打造和传承,下大力气、真功夫促进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力度不够。

(四)民族团结模范创建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组织机构薄弱,创建工作软硬件缺乏,业务人员不足;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没有理顺,导致创建工作协调难,创建氛围不浓,部分乡镇和部门不够重视;三是创建档案不规范,存在对考核指标掌握不够透彻、方案不够精细、没有子方案等短板。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民族工作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做好民族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四个伟大”的新使命,纳入党的基本方略,把民族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摆在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要加大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及相关宣传阵地,开展好民族工作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的宣传活动;让各级干部认识到民族工作问题重要性,加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各族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让“科学、团结、积极、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社区阵地,使各族群众遵纪守法,崇尚民族交融和谐。三是加强培训学习,抓好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民族工作者的政策运用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抓好民族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民族代表人士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依法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活动管理。政府民族宗教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责任,增强主动抓好民族宗教事务意识,营造全市上下都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良好氛围,稳步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二)落实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水平,促进我市民族工作上新台阶。马尔康市委二届五次会议按照省委关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目标定位,马尔康市深刻分析市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马尔康市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了新的系统谋划和部署,提出了“一城一市三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际嘉绒生态旅游文化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国锂业基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围绕市委全会精神,统筹谋划好我市民族工作,进一步推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嘉绒生态旅游文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等,把我市民族工作抓实抓细。

一是结合我市实际,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改善市境内及出入市境交通状况,提升全市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民生服务保障、生态旅游文化、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实现高品味、谋长远的发展目标。

二是围绕构建“一屏两带、全域生态,三业同优、四区联动”新格局,发展我市特色产业。突出打造梭磨河一带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经济带、脚木足河一带清洁能源经济带。在一二三产业中,重点优先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嘉绒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大片区联动发展新格局,增强执行力,把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落实在行动上。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引导民族宗教人士积极参与到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去,丰富我市旅游产业资源、文化内涵。

三是围绕州委、市委关于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目标,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统筹协调。不断充实力量,增添措施,加强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统筹谋划好创建各项工作,形成创建工作良好机制;要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深厚的创建氛围;要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创建方案,集全市之所能,奋力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

版权所有 马尔康市委员会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团结街216号  邮编:513229

蜀ICP备18017262号-1 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400-8600222